3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总体工作开展情况及部署安排,深入解读《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年来,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省国资委印发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晋国资发〔2024〕3号),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山西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多次强调,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月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强化创新支撑,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国资委深入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创新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省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五个坚持、五个全面”为抓手,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赋能提质增效。
(一)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全面统筹部署。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1年,新设科技创新处,加强工作力量,充分体现国资系统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意图与决心;将科技创新提升列入当年重点任务,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对科技创新工作专章部署;将科技创新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阶段性专题研究、讨论科技创新工作。同时,我们还依托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科技创新在线监管系统,实现动态更新和实时监测。
(二)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密集出台了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形成了从研发投入、激励考核、人才引培、容错纠错等多层次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建立了研发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制定了企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方案。同时,为确保各企业用足用好已有创新政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了国家及我省科技创新领域76份政策文件及工作操作流程,印发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指引及工作指南》。在创新服务和保障上,组织企业做好国家、我省科技项目、奖励申报。与24户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人才、平台、资金建设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支持下达各类创新资金近亿元。在创新体系建设上,围绕企业主业,我们布局“4+14+2”实验室体系,筹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建成一批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覆盖率达到100%,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三)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首批选择山西焦煤、晋能控股、华阳新材、潞安化工等14户省属企业示范建设。组织企业制定配套行动方案(2023—2025),建立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推进机制,联合省科技厅开展专项督导,实地查看重点项目进展,促进方案落地落实。目前,9户企业20个首批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四)坚持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全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推动能源领域省属企业深度参与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设,国际能源、山西焦煤、晋能控股已与山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主动对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深度融入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华阳新材已成功加入南方电网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潞安化工已加入绿色氢能制储运联合体。三是围绕协同创新,我们推动校企共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4户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共管共享国家创新平台。组织省属企业与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点对点对接洽谈活动。8户企业与中北大学达成20项可转化成果合作协议。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形成了“一规则一细则一指引两机制”。引导开辟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兼职兼薪”、“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各具特色的新型柔性引才方式。制定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联合培训计划。建立省属企业高端人才信息库,持续健全人才队伍的储备管理。动态更新外部董事人才库、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和省国资委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开展省属企业人才专项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博士引进专项行动和柔性引才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省属企业共有三支人才队伍36.92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4.6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8.76万人(其中在经营管理岗位上的有8.97万人),高技能人才12.50万人。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为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增势赋能,形成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是研发投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0—2022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3年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达到20%以上。二是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了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梯次衔接的创新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27个,其中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省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94个,其中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8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1个。三是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以来,省属企业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1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5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4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申请专利近万件,授权专利7928件。四是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潞安化工煤基合成Ⅲ+基础油、晋华炉工艺技术,太重集团基于5G(技术)远程操作的挖掘机、10兆瓦风电机组,华阳新材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晋能控股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等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五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山西焦煤“110”工法已在集团公司16座矿井60个工作面开展应用;重介选煤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华阳新材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投产。交控集团低碳耐久型不锈钢护栏已在多个高速大修项目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智能检测车经济效益明显。太重液压挖掘机、工程起重机批量化产品研发已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潞安化工晋华炉系列先进煤气化技术近三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70%,形成产值50亿元。大地控股在盐碱相关技术等领域完成示范推广面积约10000亩。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深入践行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2024—2028年),实施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和活力,为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谢谢!
刚才王主任提到,省国资委部署实施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请问实施这一工程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感谢记者的提问。2月8日,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晋国资发〔2024〕3号,以下简称《方案》)。具体来讲,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创新工作有新要求。当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无论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拓展新领域、形成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建立新优势,都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中央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8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从我省来看,印发了贯彻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工作方案,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创新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方案》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总体要求,充分吸收中央、我省及国务院国资委重要文件精神,明确了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的总体目标。
二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新部署。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在改革创新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并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章部署,从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去年12月27日,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在完善国企科技创新体制上推出新举措。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中,明确了6个方面28项科技创新具体任务。《方案》紧密衔接这28项具体任务,突出省属企业五大创新功能定位,聚焦五个专项行动,明确年度攻关任务,将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显著提升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破解企业创新发展难题有新需求。当前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效能不高、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在构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企业等方面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案》通过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打通企业创新工作的痛点、堵点,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力争让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上三个方面新形势,为《方案》制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方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动力引擎作用,加快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生产力要素的水平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大政策要素供给,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而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提升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谢谢!
科技创新咱们一直在提、一直在做,可以说是老话题了。请问这一版《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感谢记者的提问。《方案》作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第一部中长期行动指南,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适用范围广泛。《方案》依据中办、国办39号文件精神,参照了国务院国资委44号、53号文件内容,充分结合我省和省属企业实际情况,吸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方案》,不仅覆盖了所有省属企业,对各地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也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二是覆盖创新生态链全流程。《方案》强调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全要素,逐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创新。
三是可操作性强。《方案》量化了阶段性目标的具体任务。所有专项行动均明确了相关省属企业具体的任务。同时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配套制定了年度任务清单,突出全省重点支持任务,确保取得可见成果。建立了任务台账,按月调度,加强监测。
第一部分:坚持“一个”总体目标。即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提出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及三项基本原则,并明确提出了一年、三年、五年具体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突出“五大”功能定位。一是抢当科技人才集聚地。构建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力争实现企业“两院”院士零突破。二是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推进首批14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77项首批研发项目。三是竞当融通创新示范地。引导省属企业联合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四是甘当成果转化试验地。建设各类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无缝衔接。五是争当产业发展新高地。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第三部分: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一是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布局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二是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支持省属企业灵活运用“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机制,扮演好“出题人”角色。三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力争利用3—5年,各类创新型企业达到200户以上。四是晋级一批“链主”企业。支持省属企业晋级“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整体优化提升。五是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四部分: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从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创新提出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共建科技创新引领基金,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10项政策,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创新生态四项保障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谢谢!
我们看到《方案》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请介绍一下这些政策设计的创新点有哪些?
感谢记者的提问。为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我们从积极争取财政奖补支持、加强研发投入保障、健全激励保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容错纠错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机制。其中有突破性的亮点政策有以下几点:
研发投入机制方面,鼓励支持企业探索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尝试由省属企业联合出资,适度撬动社会资本,共建创新引领基金。
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省属企业,探索实行结构化或者复合挂钩方式确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对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骨干人员历史贡献在薪酬分配激励中未充分体现部分予以薪酬补偿。建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优先在科研序列破格任用或提拔。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探索开展项目组科技攻关模式,开展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项目补贴政策。
考核分配机制方面,探索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分类考核。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省属企业,将相关任务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容错纠错机制方面,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严格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在推进中长期激励等制度改革、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展原创技术研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等工作过程中,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容错处理。
总之,通过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创新创业浓厚氛围。谢谢!
今年是实施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的第一年,具体将开展哪些重点任务?
感谢记者的提问。为确保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我们配套制定了年度攻关任务清单,今年主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创新制度体系。我们将组织省属企业出台或修订24部创新制度和管理办法,主要涉及组织架构、建设与运行、人才引育、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等方面。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保障。推动企业将研发经费投入纳入年度预算管理,确保研发投入强度年度增幅达9%。
三是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即立项建设一批、重组建设一批、优化一批、培育一批。重点推动晋能控股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太重集团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及晋能控股智能矿山实验室、交控集团智慧交通实验室、云时代太行实验室等三个省实验室对标建设,一旦条件成熟即可申请升级。
四是加速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确定原创技术策源地技术攻关项目2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0个,其中,重点推动9个项目。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0户企业20项科技成果将在今年落地转化。其中,重点推动5项科技成果获得明显转化效益。
六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着力培育太原重工轨道交通、潞安化机成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培育交控交通科技研发公司为“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培育云时代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成为“独角兽”“小巨人”企业。
七是积极打造数字化示范场景。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晋能控股数字化车间、华阳集团智能矿山、潞安化工工业环网、太重集团门机无人化系统、华远陆港陆港汇平台、交控集团交通科技园等11项数字化场景建设。
我们已建立任务清单与台账,加强调度督导,实时动态监测,完善协同机制,确保到今年底,初步构建起资金55世纪官网入口,、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保障体系,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和科技型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整体跃升,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扎实基础,努力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谢谢!
非常感谢省国资委三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
3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总体工作开展情况及部署安排,深入解读《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年来,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省国资委印发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晋国资发〔2024〕3号),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山西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多次强调,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月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强化创新支撑,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国资委深入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创新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省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五个坚持、五个全面”为抓手,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赋能提质增效。
(一)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全面统筹部署。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1年,新设科技创新处,加强工作力量,充分体现国资系统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意图与决心;将科技创新提升列入当年重点任务,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对科技创新工作专章部署;将科技创新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阶段性专题研究、讨论科技创新工作。同时,我们还依托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科技创新在线监管系统,实现动态更新和实时监测。
(二)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密集出台了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形成了从研发投入、激励考核、人才引培、容错纠错等多层次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建立了研发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制定了企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方案。同时,为确保各企业用足用好已有创新政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了国家及我省科技创新领域76份政策文件及工作操作流程,印发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指引及工作指南》。在创新服务和保障上,组织企业做好国家、我省科技项目、奖励申报。与24户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人才、平台、资金建设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支持下达各类创新资金近亿元。在创新体系建设上,围绕企业主业,我们布局“4+14+2”实验室体系,筹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建成一批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覆盖率达到100%,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
(三)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首批选择山西焦煤、晋能控股、华阳新材、潞安化工等14户省属企业示范建设。组织企业制定配套行动方案(2023—2025),建立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推进机制,联合省科技厅开展专项督导,实地查看重点项目进展,促进方案落地落实。目前,9户企业20个首批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四)坚持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全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推动能源领域省属企业深度参与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设,国际能源、山西焦煤、晋能控股已与山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主动对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深度融入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华阳新材已成功加入南方电网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潞安化工已加入绿色氢能制储运联合体。三是围绕协同创新,我们推动校企共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4户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共管共享国家创新平台。组织省属企业与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点对点对接洽谈活动。8户企业与中北大学达成20项可转化成果合作协议。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形成了“一规则一细则一指引两机制”。引导开辟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兼职兼薪”、“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各具特色的新型柔性引才方式。制定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联合培训计划。建立省属企业高端人才信息库,持续健全人才队伍的储备管理。动态更新外部董事人才库、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和省国资委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开展省属企业人才专项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博士引进专项行动和柔性引才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省属企业共有三支人才队伍36.92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4.6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8.76万人(其中在经营管理岗位上的有8.97万人),高技能人才12.50万人。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为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增势赋能,形成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是研发投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0—2022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3年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达到20%以上。二是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了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梯次衔接的创新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27个,其中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省级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94个,其中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8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1个。三是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以来,省属企业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1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5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4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申请专利近万件,授权专利7928件。四是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潞安化工煤基合成Ⅲ+基础油、晋华炉工艺技术,太重集团基于5G(技术)远程操作的挖掘机、10兆瓦风电机组,华阳新材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晋能控股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等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五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山西焦煤“110”工法已在集团公司16座矿井60个工作面开展应用;重介选煤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华阳新材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投产。交控集团低碳耐久型不锈钢护栏已在多个高速大修项目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智能检测车经济效益明显。太重液压挖掘机、工程起重机批量化产品研发已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潞安化工晋华炉系列先进煤气化技术近三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70%,形成产值50亿元。大地控股在盐碱相关技术等领域完成示范推广面积约10000亩。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深入践行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2024—2028年),实施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和活力,为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谢谢!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刚才王主任提到,省国资委部署实施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请问实施这一工程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感谢记者的提问。2月8日,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晋国资发〔2024〕3号,以下简称《方案》)。具体来讲,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创新工作有新要求。当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无论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拓展新领域、形成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建立新优势,都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中央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8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从我省来看,印发了贯彻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工作方案,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创新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方案》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总体要求,充分吸收中央、我省及国务院国资委重要文件精神,明确了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的总体目标。
二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新部署。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在改革创新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并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章部署,从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去年12月27日,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在完善国企科技创新体制上推出新举措。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中,明确了6个方面28项科技创新具体任务。《方案》紧密衔接这28项具体任务,突出省属企业五大创新功能定位,聚焦五个专项行动,明确年度攻关任务,将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显著提升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破解企业创新发展难题有新需求。当前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效能不高、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在构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企业等方面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案》通过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打通企业创新工作的痛点、堵点,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力争让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上三个方面新形势,为《方案》制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方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动力引擎作用,加快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生产力要素的水平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大政策要素供给,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而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提升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谢谢!
科技创新咱们一直在提、一直在做,可以说是老话题了。请问这一版《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感谢记者的提问。《方案》作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第一部中长期行动指南,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适用范围广泛。《方案》依据中办、国办39号文件精神,参照了国务院国资委44号、53号文件内容,充分结合我省和省属企业实际情况,吸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方案》,不仅覆盖了所有省属企业,对各地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也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二是覆盖创新生态链全流程。《方案》强调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全要素,逐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创新。
三是可操作性强。《方案》量化了阶段性目标的具体任务。所有专项行动均明确了相关省属企业具体的任务。同时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配套制定了年度任务清单,突出全省重点支持任务,确保取得可见成果。建立了任务台账,按月调度,加强监测。
第一部分:坚持“一个”总体目标。即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提出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及三项基本原则,并明确提出了一年、三年、五年具体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突出“五大”功能定位。一是抢当科技人才集聚地。构建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力争实现企业“两院”院士零突破。二是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推进首批14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77项首批研发项目。三是竞当融通创新示范地。引导省属企业联合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四是甘当成果转化试验地。建设各类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无缝衔接。五是争当产业发展新高地。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第三部分: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一是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布局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二是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支持省属企业灵活运用“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机制,扮演好“出题人”角色。三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力争利用3—5年,各类创新型企业达到200户以上。四是晋级一批“链主”企业。支持省属企业晋级“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整体优化提升。五是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四部分: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从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创新提出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共建科技创新引领基金,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10项政策,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创新生态四项保障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谢谢!
我们看到《方案》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请介绍一下这些政策设计的创新点有哪些?
感谢记者的提问。为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我们从积极争取财政奖补支持、加强研发投入保障、健全激励保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容错纠错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机制。其中有突破性的亮点政策有以下几点:
研发投入机制方面,鼓励支持企业探索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尝试由省属企业联合出资,适度撬动社会资本,共建创新引领基金。
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省属企业,探索实行结构化或者复合挂钩方式确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对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骨干人员历史贡献在薪酬分配激励中未充分体现部分予以薪酬补偿。建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优先在科研序列破格任用或提拔。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探索开展项目组科技攻关模式,开展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项目补贴政策。
考核分配机制方面,探索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分类考核。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省属企业,将相关任务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容错纠错机制方面,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严格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在推进中长期激励等制度改革、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展原创技术研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等工作过程中,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容错处理。
总之,通过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创新创业浓厚氛围。谢谢!
今年是实施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的第一年,具体将开展哪些重点任务?
感谢记者的提问。为确保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我们配套制定了年度攻关任务清单,今年主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创新制度体系。我们将组织省属企业出台或修订24部创新制度和管理办法,主要涉及组织架构、建设与运行、人才引育、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等方面。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保障。推动企业将研发经费投入纳入年度预算管理,确保研发投入强度年度增幅达9%。
三是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即立项建设一批、重组建设一批、优化一批、培育一批。重点推动晋能控股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太重集团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及晋能控股智能矿山实验室、交控集团智慧交通实验室、云时代太行实验室等三个省实验室对标建设,一旦条件成熟即可申请升级。
四是加速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确定原创技术策源地技术攻关项目2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0个,其中,重点推动9个项目。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0户企业20项科技成果将在今年落地转化。其中,重点推动5项科技成果获得明显转化效益。
六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着力培育太原重工轨道交通、潞安化机成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培育交控交通科技研发公司为“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培育云时代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成为“独角兽”“小巨人”企业。
七是积极打造数字化示范场景。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晋能控股数字化车间、华阳集团智能矿山、潞安化工工业环网、太重集团门机无人化系统、华远陆港陆港汇平台、交控集团交通科技园等11项数字化场景建设55世纪官网入口,。
我们已建立任务清单与台账,加强调度督导,实时动态监测,完善协同机制,确保到今年底,初步构建起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保障体系,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和科技型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整体跃升,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扎实基础,努力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谢谢!
非常感谢省国资委三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